2020年值不值得入手房产?还是继续等待房价下降?

北海资讯助手1 2020-06-22 14:34:40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疫情过后,房产的成交量会逐渐复苏。上半年被疫情耽搁的返乡置业潮+小阳春需求,或会一起在下半年迎来集中释放。房产投资,钱只是换了种方式陪在你身边。

疫情过后,房产的成交量会逐渐复苏。上半年被疫情耽搁的返乡置业潮+小阳春需求,或会一起在下半年迎来集中释放。房产投资,钱只是换了种方式陪在你身边。

先说一个概念,现金和财产到底有什么区别?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很多人都不懂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。

有人会说:不会吧,钱就是财产啊!我有100w的现金就等于我有100w的财产。好像是对的,不过我告诉大家现金≠财产。现金是现金,财产是财产,两个事。

打个比方,二十年前我家里有20w的现金,对于当时的购买力而言,这是很大一笔钱了。当时上海的房价在2500左右,这笔钱可以买个80平的房子。但是现如今呢,这20w刚刚够在上海买一个卫生间的样子。这20w变了吗,数字没变,这上海的房子变了吗,好像也没变。如果当时我们把这20w换成一套上海的房子,那么今天的结果应该就不一样了。

当时这两个东西是对等的,为什么现在不对等。因为,钱在不停的贬值,而房产升值不说,至少保值,躲过了通货膨胀。

为什么要在:2003年非典、2008年地震、2020年疫情,这些时间买房子?

这些时间点,在普通人眼里看是危机,聪明人看是机会!聪明人都在布局,普通人在等着疫情解除

在这些时间点买房,原因无非三点!

1.银行降息

释放3000亿入市,这是实体经济、楼市的利好。这意味着,购房者买房时的贷款利率会更低,可以缓解一下目前的市场情绪。对于当前房企度过特殊时期,以优惠利率来促进项目销售等,都具有积极的作用。

2.推动房地产疯狂拿地

这次受疫情影响,又有人以为:楼市下行,房价要跌?别慌,事实上,就在近期,上海、南京、徐州南通等全国多个城市土拍异常火热,高价地频频诞生、地产股领涨......这无疑是给楼市打了针强心剂,楼市变幻莫测,回暖情况可能比想象中要快! 

3.恢复国民经济

经此一劫,国家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。房地产对国家GDP的影响不可轻视,为了尽快拉动经济回暖,房地产的贡献也是不能缺少的,要尽可能把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失降到较低!

而在此之前多数人鼓吹房价下降,但让我们一起看看房价的构成

土地成本

土地资源不可再生,越来越少,自然也就越来越贵。每次土拍,开发商竞争之激烈程度,就像是只要能拿到地,出再多钱也不在乎。

土地是房地产企业建设过程中的排名前列个必备元素,拿地的成本最终必将要算入房价中。研究显示,开发商的拿地成本约占房价的30%—40%,这笔钱用来购买土地的使用权,缴纳土地出让金。

建筑成本

拿到地就要开始施工建筑,建筑成本支出包括房子施工的水泥、砖瓦、管道管线、电梯等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社区设备成本、绿化维保成本等,整体算下来,又占房价的30%—40%。有的楼盘如果是精装修的话,还要包括更多的室内设备成本,可能要达到总房价的45%左右

税费成本

开发商从拿地到建筑施工,到销售,这个过程也要不断地缴纳相关税费。主要包括营业税、契税、土地增值税,所得税、印花税等各种税费,加起来大约占房价的12%-15%。由于各个城市的税费标准可能不同,收费起点也会略有不同,所以此数据是保守估计。

销售管理成本

销售管理成本主要包括销售人员工资,项目管理服务成本,广告宣传费用等,该部分费用约占10%—15%。

如果一个项目的操盘能力特别强,楼盘建设销售周期短的话,成本也会相应减少,如果操盘能力太差,拖个三五年,八九年,那么销售成本也会随之增加。随着时间的消耗,成本增加,楼盘的价值也可能会有所损耗。这对开发商是非常不利的,同时,也是现在楼市快销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开发商利润

除去以上的成本支出,剩下的部分就是开发商的利润了,一般占10%—15%。所以开发商在定房价的时候,根据以上各部分的份额和支出,一个大概的房价就会被制定出了,房价再低,也不能低于自己支出的成本,必须将本金收回来才是定价的底线。

如果想要降房价的话,这五项中,少有能改变的就是开发商的利润喽。但是,请牢记,企业,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。

所以说房价在未来不会有太大的降价可能性,因为不具备降价的条件。如果刚需一族是看在优惠才买房的,一定要趁早要下手。毕竟想捡便宜的人不止一个,楼市的优惠期可能就那么一段时间,大部分人还在观望,如果果断下手,那就赚了。所以,奉劝各位真正的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,购房的窗口期已经到了,该买房的就尽早买!

想获取更多北海楼市资讯请点击:搜狐焦点北海站 https://beihai.focus.cn/zixun/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