汇联海湾明珠!一位传承了《攀登者》精神的房产精英!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在这一个国庆黄金假期中,有三部主旋律的电影十分火爆。
其中一部叫——《攀登者》。
这是一部讲述我国首次组织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始末的电影,再现了当年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,为祖国70华诞献礼。
这样一部高关注度的献礼大片,其创作是有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的,就是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。
那么,这究竟是怎样一段历史,在共和国70年的岁月中显得这样特殊而传奇,值得专门集结大量人力物力来拍一部电影来向国人讲述呢?
01、政治使命
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。
双方划界谈判时,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,但尼方却叫嚣:“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,怎么能说是你们的?”
这样的反问缘于尼泊尔人的率先登顶。
正是这样的背景,使得中国攀登珠峰陡然间成了一项庄严的政治使命。
1955年,苏联提议,两国共同组队攀登珠峰。按中苏双方约定,1959年正式攀登。
可是,1959年,中苏关系恶化,苏联政府一纸命令,当时在中国的所有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全部撤回,物资援助也全部停止。
02、千难万险
虽然面临诸多困难,但1960年3月,200多人的队伍还是集结于珠峰大本营。
登山队计划分4次行军完成登顶。
排名前列次行军,前进至6400米高度,沿途建立3个高山营地,并将物资和装备运到6400米。
第二次行军,打通从北坳底部到顶端的“登山公路”,在7007米建立营地。
第三次行军的基本任务为侦查登顶路线并建立突击营地,进而直接登顶。然而中途天气突变,虽然突击营地成功建立,但此时多人冻伤甚至牺牲,包括队长史占春在内多名主力队员不得不退出。之前担任运输任务的王富洲,此时入选第四次行军突击组,组长为登山队副队长许竟,队员还包括刘连满和贡布。
03、成功登顶
第四次行军从5月17日开始。
6天后,许竟、王富洲、刘连满和贡布4名突击队员到达8500米突击营地,屈银华率运输队员随后赶到。
5月24日上午9点多,4名突击队员向顶峰进发。中午12点多,4人来到“第二台阶”,刘连满在此处耗尽体力无法继续前行。
在海拔8700米处,王富洲、屈银华和贡布继续向顶峰进发。
此时天色已晚,借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,最后冲刺走得异常艰难,找不到路线,只能用手摸索着往上走,从8700米到登顶,上升100多米花了10多个小时。
登顶时间为5月25日凌晨4点20分,至此,中国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,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壮举。
04、汇联·海湾明珠
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,离不开这种攀登者精神。在建筑领域,也有着攀登者精神的传承者——汇联·海湾明珠。
汇联·海湾明珠项目建筑面积约12万㎡,在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滨海建筑文化的基础上,以适宜现代人居生活的理念,全新塑造集居住、酒店、办公、商务、购物、休闲、美食、娱乐一体的一站式多功能新型都市商业中心。
05、我们在攀登
在那个条件无比艰苦的年代,登山队员为了祖国身负使命,置生死于度外,最终凭借一股信念成功登顶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铭记。
汇联地产秉承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,为那些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服务,协助人们成就梦想。汇联地产期许自己成为令人尊敬的、可靠的伙伴,是人们乐于亲近的朋友,与之交往的人都是汇联地产终生服务与关怀的对象。
凭借这种信念,一路披荆斩棘,勇往直前,努力为现代化的人居理念增加新的注解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