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焦点:“她需求”持续走强,新一线城市女性购房占比近五成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1,各地严查“经营贷”,“抽贷潮”来了吗?
这几天,北京、广州、上海、深圳严打经营贷、消费贷进入楼市。记者咨询几家银行后发现,这绝不是一个银行这样做,一个地方这样做,而是全国都在做。
对于经营贷、消费贷这类业务,一直在强调不能流入楼市。所以,各银行在贷款申请资料中,都对检查交易背景是否真实,贷款发放后还要求“受托支付”(根据交易背景确定的资金交付对手),还要做好“贷后检查”,到企业经营场所,观察经营情况是否属实,追踪资金流向。
但实事求是地讲,对于近期房抵经营贷、消费贷的流向,银行自主严格检查的动力并不大。首先,各大银行有“中小微”贷款的投放任务,中小微企业风险大,银行一般会要求有房产抵押物。有了房产抵押物,银行就没有动力检查贷款投向了。一方面,房价在上涨,贷款风险不大。
另一方面,如果检查出有问题,那岂不是银行贷款审批有问题,从内控、信贷,到客户经理、主管行长,全得受处罚。半年不到的贷款,就发生违规挪用,多半信贷审批和风控有问题,甚至形同虚设。最后,这些贷款投放,不仅能完成银行中小微放贷的任务,风险还不大。
所以,严打经营贷是合理的。今年的“两会”提出,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%以上。同时,各大银行都有新增中小微贷款占比不低于30-40%的规定。如果经营贷进入楼市的漏洞不堵住的话,按照目前的楼市形势,今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范围和规模要比去年要大得多。
2,委员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,专家:“一刀切”或将不利于购房者
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提交提案,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,同时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商品房,“商品房预售和以建筑面积计价销售的制度,总体上违反市场交易规律,对购房人显失公平”。关于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建议,已经不是排名前列次出现在全国两会之上。
预售制度下,在建房屋预先卖给购房人,开发商提前收回资金和利润,这是行业普遍奉行“高周转”的前提。开发商过分强调“高周转”导致了部分质量及安全事故。
这并不完全是期房制度的问题,而是监管的问题。因为目前对商品房的施工证批准预售,竣工交付,预售资金监管,都有严格的制度,按道理来讲,预售资金监管到位的话,商品房烂尾的问题就不会存在。基本凡是烂尾的,都是预售资金被挪用导致。房屋交付后产生的质量问题,和预售资金监管也有很大关系。不能因为烂尾的问题,就取消预售。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,如果地价还是那么高,融资成本还是那么高,房价还是那么高的话,开发商没有预售,周期会拉长,最终导致商品房供应减少,房价上涨。
3,2月成交量下滑逾4成,深圳二手住宅市场或进入“横盘期”
2021年春节之前出台的“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新政”引起市场各方广泛关注。经过数周的运行,深圳二手住宅成交数据大幅下降。根据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(简称“深圳平台”)数据,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,深圳全市共成交二手住宅4166套,环比减幅达4成之多。
深圳中原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邹少伟表示,受严厉新政的影响,二手房带看量出现大幅萎缩,成交陷入停滞状态。
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,深圳楼市的主要问题不是供求,而是杠杆;而执行层面还需要买家、卖家按照指导价来报价、挂牌,中介根据指导价来撮合,只有达到这两个目的,指导价的“指导意义”才能到位。在他看来,只有把价格锚定下来,才能打破“加杠杆-房价上涨-预期实现-需求进场-加杠杆-房价上涨”这个死循环,才能从根本上将房价上涨的链条斩断,将房价泡沫积累的根源控制住。
4,法拍房限购背后的杭州楼市:“二三梯队”的二手房成交放量
3月3日,杭州发布楼市新政,法拍房被纳入限购范围:3月4日及以后开拍的法拍房,参加法拍的竞买人需符合本市住房限购条件。由于此前杭州法拍房不限购,往往可以比二手房价溢价20%-30%成交。
二手房挂牌量创新高,但房东开始下调挂牌价格。3月4日,杭州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3万套。其中大约3.2万套左右是办出产证满5年,这部分房源在涨价。这是继去年6月,挂牌量突破12万套后,杭州二手房挂牌量又上升了一个台阶。
杭州3月3日-3月7日,共235套二手房房源下调了挂牌价格,价格下调幅度较高的超过千万。供应量短期内增长明显,是二手房挂牌价下调的主要原因。
5,南通三建正式接手上海证大项目 曾称“能开发10年”
消息称,江苏南通三建将正式接手上海证大的项目。
2017年的冉盛发展,到从2018年的凯升,在一次次降价中,最终上海证大在2018年到了南通三建手上——2018年5月,南通三建以7亿港元购入上海证大29.99%股份。但随后的两年,南通三建并未实质介入上海证大的人事和经营。
目前的消息显示,上海证大的项目和土地,前期不同程度受到股东变革、经营波动的影响,此时南通三建正式接手项目,将对这些项目的盘活、正常打造产生积极影响。
但外界更关心的是,南通三建能从上海证大获取多大的房地产利益。南通三建能否从上海证大的地产存货中,获取期待的回报,尚根据公司的操盘、运营、资金能力等各项能力才能判断。
不过卖房之外,将上海证大的项目揽入,至少在规模上,对南通三建的资产市场,是利好。
此次接收证大项目,在扩充基底的同时,对其“建筑施工、房产开发、投资运营等”的业务架构也有利好。
2021年将是南通三建上市的关键窗口期。
6,“她需求”持续走强,新一线城市女性购房占比近五成
3月8日是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,《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(2021年)》显示,全国30个重点城市整体女性购房占比从2017年45.60%到2020年47.54%,逐年提升;15个新一线城市整体女性购房者占比达48.04%,超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个百分点。
特别是在房价更为平稳的长沙,女性购房占比高达55.81%,位列全国30个重点城市首位。郑州、廊坊、重庆、深圳、济南和天津女性“强势”购房,占比均超男性,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。虽然房子不是女性们必须完成的人生目标,但现在无论单身女青年,还是已婚女主人,女性在购房时都拥有了更多主动权。最直接的体现是,女性房产购置比例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态势。
7,土地新政带来市场变量,房企锚定三大城市群
最近一段时间,天津、郑州、青岛等多个城市出台新政要求2021年土地供应“两集中”。专家认为“两集中”政策或将有助于热点城市土地市场降温。
各线城市土地供给面积在2月出现环、同比下滑。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1年2月,全国300个城市新推出土地1658宗,合计总面积为6305万平方米,环比减少33%,同比减少10%。其中,住宅类用地面积1965万平方米(约为总面积的31%),环比减少40%,同比减少15%。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,供应面积、成交面积虽然代表着土地市场的活跃度,但是不应该完全孤立地看待每个月的数据。比如,1月推出的土地直到2月才成交,造成1月供应面积远高于成交面积或者2月成交面积远高于供应面积。所以,以一个相对长的周期来研究土地供需数据,更具有价值。当然,每个月的土地供需数据也能够提供市场基本面,为未来走势提供判断依据。
随着土地成交量的减少,土地出让金额也下滑。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,2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807亿元,环比减少25%。其中,住宅类用地出让金额为2372亿元,环比减少18%、同比增加13%。与此同四,成交楼面均价环比略涨,同比涨幅较大。2月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2937元,环比增加8%,同比增加37%。其中,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5719元,环比增加4%、同比增加5%。
贝壳研究院认为,2月上海等城市出让城市核心区优质住宅地块,导致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价上涨,但是随着重点城市住宅类用地供应量减少,楼面价同比增速将放缓。
土地市场的基本面也反映在房企的拿地概况中,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4.0%。值得注意的是,房企招拍挂拿地权益金额占比有所上升。
从布局区域来看,长三角地区是房企拿地的重点区域,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城市群。
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认为,土地供应“两集中”对于房企的资金会产生一定的分流效果,使得竞拍同地块的房企数量减少,间接降低了土地拍卖的激烈程度,避免出现竞争过热现象,土地的溢价率将会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。
更多北海楼市、北海房价、北海房地产、北海房产、北海楼盘资讯请关注搜狐焦点网北海站https://beihai.focus.cn/或关注搜狐焦点网北海站微信公众号:beihailoushi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